央广网广州9月23日消息(记者 官文清)9月22日下午,2023世界粤商大会举行4场平行论坛。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 制造业当家”论坛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各地市代表、海内外粤商代表、高校学者等齐聚一堂,围绕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论述,为广东加快制造业强省建设献计出力。
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22年,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全部制造业增加值4.4万亿元,占全国八分之一。制造业既是广东深厚的“家当”,也是广东高水平发展的“利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东文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广东正围绕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实施制造业当家“五大行动”。预计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和产品质量合格率进入全国前列。
“围绕‘五大行动’,当前广东全省正在建立完善‘指挥体系、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五大体系,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加快广东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吴东文说。
此外,吴东文还介绍了工信领域省级财政专项支持的相关情况,以及近期正在研究制定的《广东省工业投资跃升计划(2023-2027年)》。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将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亿元,其中2023年省级财政安排支持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专项资金,便达到119.22亿元。
制造业当家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的赋能,正是因为有一个个不停地改进革新的企业,才有了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的底气。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该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给出的答案是:产学研融合。通过解读当前世界顶尖高校对产学研融合的实践,张立群强调,产学研融合需要建设一批一流大学。
在张立群看来,当前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导向、核心诉求不同,比如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但高校则以成果为导向,造成产学研的融合动力不足。同时,高校的科研目前尚不能很好地围绕企业、尤其是区域产业的研发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专利化不充分,导致高校科研成果离产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此外,产学研各创新主体相互协调的创新联合体或平台还不够多。
对此,张立群以华南理工大学的实践成果为例,提出要想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国内高校、尤其是大湾区的高校应当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区域重大发展的策略,布局前沿交叉学科、重点推动产教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
在随后的嘉宾主旨发言和圆桌对话中,与会企业家围绕新兴市场与创新研发等话题建言献策,一同探讨制造业企业在当下经济新格局中如何提升竞争力。
海信家电集团高级副总裁代慧忠表示,随着5G、AI、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家用电器转变为智能家电,让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形成了新优势。尽管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非常激烈、不确定因素较多,但只有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技,在此过程中跨产业跨行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智能家居平台和应用。与此同时,强化用户思维,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家电行业才能够成就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
广东省智能装备制造协会名誉会长、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则认为,现在装备制造业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其中能源和数字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围绕着技术创新和数字能源发展时,人工智能必不可少,未来企业要发展要一直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低碳化迈进。
“创新是制造业的灵魂。”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凡称,惟有坚持自主创新,重视科技投入,才能决胜全球市场。目前,该公司研发的血液灌流技术,通过分子识别的方式,实现体内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准确识别和吸附,打破了以往进口产品垄断市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