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1.25倍、1.5倍、2.0倍,近年来,倍速播放越来越成为音视频平台的必备功能。既提高了观看效率,又能不错过主要情节,如今,能够正常看完一部剧的人还剩下多少?
有人说,倍速播放的背后是对内容注水的反抗,也有人担忧,这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大脑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倍速生活的时代,这一功能带来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
比如,在《南方都市报》的调查中,有68.2%的人会“倍速追剧”,59.1%的人会“倍速看视频节目”。
《新京报》也调查,在18到40岁年龄段的受访观众群里,平时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接近七成。
在调查中,多数人对于倍速播放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一功能让用户的选择更多元也更自由。
事实上,早在5年多前,国内的音视频平台和软件就已经存在倍速播放功能了,随技术的进步,倍速也能达到不卡顿、声画一致的水准。
这一功能最直接的作用是,用户使用1.25、1.5甚至2倍速度播放能大大的提升效率,节省宝贵的时间。
后来,二次元文化的集中地B站,更是涌现出了不少利用倍速功能制作的“鬼畜”效果视频,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人们选择“倍速”的背后各有原因,在娱乐休闲的内容中,质量良莠不齐是人们在吸收内容时选择倍速的重要原因。
不过,随着“倍速”生活越来越普遍,网友们也开始讨论起这种习惯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知乎上,就有网友提问:“看视频时总是使用2倍速播放会有危害吗?”
有人认为,“在1.25倍的速度下声音可以听得比较清楚,语速也比较快,能让人保持专注。但是1.5倍及以上,有些声音糊了,就适得其反了”。
还有人表示,“听人说话或者做一些事情容易着急,觉得太慢了,感觉不够效率;总觉得较为无聊的部分加速还不够快;眼睛很容易疲劳;听正常倍速的语音感觉很慢也容易睡着”。
关于倍速播放的影响,长期从事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葆明认为,首先要依据内容的不同分而论之。
如果是兴趣较低、质量较差甚至是无用的内容信息,通过倍速迅速略过,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这是有利的。
“而且,大脑对于速度的适应是有弹性的,在1.25倍、1.5倍的情况下,不会对大脑产生什么本质上的破坏性影响,无需担心。”李葆明说,事实上,盲人在听取信息时,可接受的播放速度要快得多。
由于盲人的视觉信息通路被关闭了,他们的听觉要比正常人敏感得多。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大脑对速度的感知是适应的结果。
“一般地说来,倍速播放习惯不会对大脑造成负面的、不利的影响,只要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播放速度的加快导致理解不充分、不完全,有可能对内心造成压力、焦虑和不安。”
李葆明建议,人们不妨自我关注一下,如果这个习惯显著增加了你的不积极的情绪,那么长此以往是会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的。
相较于娱乐消遣内容的倍速播放,由于网课的用户近年来慢慢的变多,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青少年每天固定开始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那么,增加了倍速功能的学习视频到底会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2017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评估了54名医学院的学生在以1.5倍速度和正常速度观看视频课程后,平均考试成绩是否会有显著差异。
过去有研究认为,语速较快的视频课程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表现,因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但这项研究结果却显示,1.5倍的速度下学生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比正常速度更差,客观测试成绩低了10分左右。
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学习者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速度较慢时,学习者心理上的压力低,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同样是在2017 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 倍速和 2 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
结果却发现,他们在 1.5 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
今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一项学者的研究MOOC 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
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调查了拥有 MOOC 学习平台使用经验的 185 名学习者。
但在无字幕时,不同播放速度条件下被测试者的保持、迁移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是 1.25 倍速、1.0 倍速、1.5 倍速。1.25 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 1.0倍速,而当速度增加到 1.5 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
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 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
因此,他们都以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
李葆明解释,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的因素,还有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曾经有倍速播放的习惯、被测试者的年龄等等。
这些重要的变量在实验中都没有正真获得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
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在视频学习时代,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进行相对有效学习。
在李葆明看来,现场教学和视频课程很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是一种无监控无约束式的学习,而且缺乏互动,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尤其莫轻易地、过多地给低年龄段的学生观看倍速播放的学习视频,因为他们的心智发育、认知发展还很不成熟,速度太快会导致他们听不懂、看不懂,反而增加学习压力,产生不积极的情绪,这就得不偿失了。”
去年,著名的流媒体播放平台Netflix开始测试在智能手机上的倍速播放功能,但这一做法一度引起了国外大量影视从业者的。他们纷纷在社会化媒体表示,倍速播放代表控制和改变创作者们的工作成果。
对于倍速播放的功能,国内有评论人士指出,为娱乐无伤大雅,但如果成为主流,给影视艺术带来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它甚至会缩短艺术的生命周期。
在此前的媒体调查中,就有用户指出,倍速播放对内容创作者不够尊重,“看电视都要加速,现在人是多缺时间”。
另一方面,人类对于这种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做法实际上并不缺乏反思,表达对“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日子的向往。
“倍速播放并不等同于浮躁,因为对于生活学习工作节奏的选择与个体的年龄、修养、人生经历都息息相关,我们没办法要求一个年轻人不停地放慢他的节奏。”他直言道。
“而且,所谓倍速播放就是对艺术的亵渎这一说法本身就是片面的,因为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愿用1.5倍速欣赏,同样有人愿用0.75倍速欣赏。是否倍速播放,一点也不影响艺术作品寻找真正的知音。艺术作品的生产者不应该、也不能去要求和评价受众用什么方式欣赏作品。”
李葆明和记者说,归根结底,选择什么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人都能从中得到充分的享受,找到符合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