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前夕的1934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着手规划一款新式的迫击炮——GrW36轻型迫击炮。这款兵器的规划初衷是供给一种比手榴弹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抛掷兵器,以满意步卒在战场上的火力援助需求。经过两年的精心研发,1936年,这款迫击炮正式投入运用。
GrW36轻型迫击炮在规划初期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采用了可弹性的炮筒。这一规划在其时看似先进,旨在习惯不一样战场环境和作战需求。但是,跟着实战的查验,德军发现这种杂乱的规划不只增加了制作和运用的难度,并且在实践作战中并未带来预期的战役效果。因而,在1938年今后,德军逐步抛弃了这种可弹性炮筒的规划。
虽然存在规划上的缺乏,但GrW36轻型迫击炮在战役初期依然被德军遍及的运用。每个规范德国步卒排中都有一个炮兵班担任带着一具LeGrW36型50毫米迫击炮,作为排一级步卒单位的援助兵器。但是,跟着战役的推动和战场环境的一直在改变,德军逐步发现了GrW36的局限性。其火力较弱,射程较近,无法有效应对战场上日益剧烈的战役。
面临GrW36轻型迫击炮在实战中的种种缺乏,德军开端寻求代替计划。1941年后,德军慢慢地减少了GrW36的出产,并将产能转向更为有用的81mm迫击炮。到1942年,前哨部队逐步中止装备这种兵器。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即便在战役晚期,二线部队和驻军依然在用这种现已显得有些落后的迫击炮。在替换进程中,德军有时乃至会运用抓获的法国或苏联50毫米迫击炮。
回忆GrW36轻型迫击炮的前史,我们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从立异设想到实战检测的弯曲进程。德军企图经过杂乱的规划来进步兵器的功能,但往往疏忽了实践战场上的需求和战士的操作便利性。GrW36的时间短执役进程,不只反映了德国在二战时期军事工业的发展水平,也为我们供给了名贵的经验教训:在兵器规划中,有用性和易用性相同重要,乃至更重要。只要真实契合战场需求、易于操作的兵器,才能在战役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