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5日讯(记者邹牧村摄影报道)市消协日前公布的十大投诉热点中,洗染业的投诉依然是热点之一。洗衣纠纷除了集中在“小的洗衣店不规范,易引起衣物变形、脱色”,“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后责任难以分清”等纠葛多年的老问题之外,根据市民投诉,记者看出,洗衣店受技术瓶颈制约不足以满足顾客的洗衣要求而将人拒之门外的现象日益严重,暴露出新的“洗衣难”问题。
家住庆善街的赵淑华女士在给党报热线打来的投诉电话里讲述了她洗衣的经历。去年冬天她为儿子买了一件价值3000元左右的翻皮大衣,眼下赵女士想把儿子的大衣干洗一下。然而在市区找了多家干洗店都将她拒之门外。问其原因,答曰:本店尚未掌握清洗这种面料的技术。
今天上午记者在青年路、南大街附近沿途采访数家洗衣店也发现,为减少洗衣纠纷,一般干洗店对于不熟悉衣物面料都拒收。文化宫附近一家干洗店的老板和记者说,曾经也洗过赵女士这样的翻皮大衣,当时店员小心处理还是洗坏了,结果赔偿顾客一千多元。“为了几十元的干洗费多不划算,还不如一开始就拒绝。”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像毛皮这种面料的衣物,大多要用手工洗。因为干洗用的化学药剂与皮革会发生反应出现褪色、变薄变脆,而手工清洗的技术,现在很多洗衣店还没掌握。
采访中记者看出,多数小干洗店都是凭经验来判定干洗还是水洗,行业内部并没有关于技术方面的统一规定,很容易出现洗涤问题。不仅如此,记者还发现衣服翻新染色难也是时下困扰市民的一大难题。干洗店多数表示技术不够无法承接这种业务。不少经营者坦言,现在市场上衣服布料种类更新月异,而本地多数干洗店里的技术和设备明显滞后。新奇面料干洗无门这样一些问题都是洗衣店技术不过关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近几年来,我市洗衣店的扩张速度每年都在递增,干洗店到处“开花结果”,但洗衣店内部的干洗设备却没有与时俱进。多数干洗店用的甚至是二手干洗机,不到万元就买到。设备落后,清洗方式单一,根本没办法满足被洗衣物面料日新月异的需求。鉴于此,不少市民认为,有关部门能否加大对洗染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对洗衣人员不定期地进行培训,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能否根据洗染设备、技术等标准对我市的干洗店进行星级评定,让我们消费者能够明白消费、放心消费。